close

  高  波
  北大“天價培訓班”、廈大“多事之夏”成為這幾天媒體關註熱點。就在不久前,教育部黨組約談了26所直屬高校黨委書記,北大、清華等高校負責人就黨風廉政建設簽字背書。這些新聞前後腳“躍入”眼中,引來不少圍觀眾議。
  其實,高校醜聞不過是當下社會現狀的一個鏡像。指望象牙塔就能“自然而然”隔阻誘惑,那才是想當然。眾所周知,在此前各地高校的擴建風、合併潮之下,有關“打造一流”、“爭創名校”的高調宣傳此起彼伏。調門起太高,條件不具備,難免雜音噪音頻現。如各種天價培訓班掛靠名校,在大肆“創收”中是否滋生利益輸送的機會、擴展官商勾聯的土壤,必須直面從媒體到公眾的“合理懷疑”。這類似地方政府以GDP為指揮棒,在發展顯績背後,伴生反腐責任“落不實,不落實”的隱憂。一旦以零容忍之勢剎風整紀“揭開蓋子”,就可能浮現“大虎小蠅盡被打”的連鎖反應。
 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言:“大學者,非謂有大樓之謂也,大師之謂也。”然而,一段時期以來,抓師德風紀在教育系統或如花邊性“副業”,反貪懲腐在象牙塔里好似非主流點綴,被視為實用不大、實招不多、實效不顯,遠不如抓教學、搞建設來得“高大上”。久而久之,擴招、蓋樓、出書是人見人愛的“面子”工程,剎風整紀是費力不討好的“裡子”工作,引發“硬實力很硬,軟約束很軟”的兩張皮現象,以及“查出案子是問題,不出腐敗是成績”等誤讀曲解。
  說到底,腐敗這種社會負資產,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,不是有和沒有,而是多和少、大和小、輕和重的問題。不論黨政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,不論公權部門還是社會領域,也不論教育行政部門還是教學科研機構,如果違紀違法成本太低,制度籠子如“牛欄關貓,來去自由”,監督執紀機構主業不精、主責不清,小問題“被養大”可能是高概率事件,道德毀損的“破窗壞門”可能比比皆是。這並非教育系統的“原罪”,而是歪風邪氣和貪腐演化的鐵律。
  高校的亂象醜聞背後,關聯的往往是反腐責任主體不作為、慢作為、懶作為。“硬傷”不斷,主要是存在監督執紀問責的“軟肋”。而“老大難,老大重視就不難”,破局之道在於,盯住高校“搞黨務、抓紀檢”的責任人,確保中央“清淤祛毒”的決心和行動在象牙塔“落地”。教育部的約談,是要倒逼責任人扛起正風肅紀的主體責任,從“要我抓”到“我要抓”,從紀委“獨自抓”到黨委“親自抓”。試問,如果中央在石油、軍隊等系統的“打虎”高壓能夠“百分百”傳導到教育系統,誰還敢在象牙塔里明目張膽地為非作歹?
  高調反腐,絕不是“唱高調”。其實,眼下有個很給力的選項,即令治標關鍵期的高校反腐顯性化、剛性化,多打虎、勤滅蠅,除惡務盡、有錯必糾,並配合寡廉鮮恥者終身禁業等機制。把象牙塔置於陽光下,讓執紀機關、風紀工作硬起來,相信高校的“硬傷”終會逆轉,標本兼治的“軟實力”才有根基。因象牙塔里有象牙,也可能有齲齒蟲牙,拔牙除患正當其時。▲(作者是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arckeowiiq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